导航菜单
网站标志
自定内容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“教装商情”公众号

搜索
校长是未来教育的洞察者、探索者和引领者
作者:曹培杰    发布于:2021-02-25 21:12:36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育人理念更新、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体系重构,成为中小学校长的一堂必修课。

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,这就决定了校长应该成为未来教育的洞察者、探索者和引领者。近年来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,带动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分工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,以流水线生产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育人理念更新、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体系重构,成为中小学校长的一堂必修课。

01

校长是未来育人理念的时代洞察者

现行教育体系最为常见的情景是:学生入学后按年龄进行分班,使用统一的课程内容,按照固定的流程和进度进行课堂教学,学期末开展考试,达到相应标准后升入更高的年级,并以此往复、循环不止。

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教育的优势不断退化,而劣势则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更加凸显,尤其是标准统一、组织固化以及在个性化培养上存在的缺陷饱受质疑。学校将一批批特点各异、禀赋不同的学生,推向标准化教育中进行培养,最终导致了千人一面的困境。以至于有人讲:“我们把机器制造的越来越像人,却把人培养的越来越像机器”。今天的学校已经无法满足未来人才培养需求,“规模化”与“个性化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,时代发展迫切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。

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那些机械重复、大量使用体力的职业可能都会被机器所取代,甚至连一些专家决策工作也面临风险。比如,智慧医疗在某些疾病诊断上比普通医生判断的准确率更高,智能金融在风险预测、股票投资等方面大显神通……今天的在校学生毕业后,将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需要和机器去竞争工作的一代人。2016年3月,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《教育的新愿景:通过技术培育社会和情感学习》的研究报告,倡导把人的社会情感教育置于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高度。

所以,未来教育必须突破传递固定知识的局限,培养学生具备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和素养,包括责任心、意志力、创造力、沟通能力、合作能力等,以此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。

02

校长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者

未来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模式变革。如果教学模式不改变,仍然以工业流水线的方式培养学生,即使硬件再高端、软件再先进、校园再豪华,也不能算是未来教育。未来教育离不开信息化,但只有信息化肯定不是未来教育,必须注重学习场景、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的协同创新。

未来教育要营造泛在融通的学习场景,利用互联网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,让学生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方都能获取所需的任何知识。一是建设智能教室、创客空间、职业模拟体验教室等,增设非正式学习区,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和活动交往空间。二是普及网络学习空间,支持跨班级、跨学校、跨区域学习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。三是利用5G和自然交互技术,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和行业专家进行互动,包括与科学家联合开展实验、与工程师共同研发项目、与艺术家合作完成作品等,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。

未来教育要构建富有选择的课程体系,根据真实问题设置课程主题,加强在线课程、特色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开发,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。一是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,依据国家课程标准,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,深度挖掘学校周边资源,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;二是围绕大概念进行在线课程开发,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在线课程模块,支撑学生的全流程线上自主学习。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,增设通识类、拓展类、社团类的选修课程,组织多学科教师联合开发跨学科课程,形成纵向衔接、横向贯通的课程结构。

未来教育要形成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,突破标准统一的教学秩序,允许不同学生用不同时间学习不同内容。一是深度学习,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,开展常态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,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、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。二是自适应学习,建设大规模、细粒度的数字资源库,提供智能导师、虚拟学伴、数字画像等认知工具,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。三是无边界学习,学习既可以在教室,也可以在社区、科技馆和企业,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,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。

03

校长是未来教育体系的组织引领者

随着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不断深入,教育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,一旦达到临界点,就会触发教育组织方式的重大调整。未来教育将从“大规模的标准化教学”走向“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”,按年龄分班、固定教学流程、统一评价标准等都会被重新定义。

未来教育要建立现代化的学校治理体系。一方面,要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,让学校更多享有教师评聘、经费使用、课程安排、修业年限、育人方式等方面的自主权,从根本上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;另一方面,完善优化学校内部治理,强化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领导力,建立家长、社区等相关方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,建立智能化校园管理平台,让“师生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”,形成多元参与、智慧互联、协调高效的新型治理结构。

未来教育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。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擅长死记硬背的“知道分子”,而是解决复杂问题的“高手”,这对传统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。一是明确评价导向,把每个学生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,对不同学生实行差别化评价,鼓励学生发展特长。二是创新评价手段,通过自适应测验、电子档案袋、学习分析、数字画像、数字徽章等方式,实现教育数据的全过程采集和评价结果的个性化反馈。三是丰富评价主体,除教育者以外,引入家长、社区、行业机构等相关主体,开展面向真实任务的评价,在实践中检验能力,确保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。

未来教育要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。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,积极对接科研院所、高新企业、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,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。二是建立行业专家驻校制度,教学的提供者不仅是教师,也可能是科学家、工程师、医生、工人、农民等,任何有专长的人都可以成为“教师”。三是积极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,将符合条件的网络课程、在线教学服务、学情精准分析、综合素质评价等纳入日常教学,把全社会的优质资源都引向学生。

总之,中小学校长要把握时代脉搏,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改革的内生变量,深化对未来教育的规律性认识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完善学校治理体系,实现“工业化教育”向“智能型教育”的成功转型。

人物
全屏背景

Copyright © 2019,www.jyzbsq.com,All rights reserved  版权所有 © 

深圳市华裕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  海洋网络提供网站建设   BAIDU SITEMAP  粤ICP备19033845号

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社区赤花岭新村1巷1号 E-mail:liuxiaohua@jyzbsq.com  服务热线:0755-21071640